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甲乙丙三人共同实施故意杀人,一审法院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乙无期徒刑、丙有期徒刑10年。丙以量刑过重为由上诉,甲和乙未上诉,检察院未抗诉。关于本案的第二审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可不开庭审理

B.认为没有必要的,甲可不再到庭

C.由于乙没有上诉,其不得另行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

D.审理后认为原判事实不清对丙的量刑过轻,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重审后可加重丙的 刑罚

答案
收藏

B、认为没有必要的,甲可不再到庭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甲乙丙三人共同实施故意杀人,一审法院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乙无…”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某法院一审审理一起抢劫案件,案中被告人有甲、乙、丙、丁四人。经过审理,该法院认定四名被告人均犯有抢劫罪,对四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期限不等的有期徒刑。一审宣判之后,甲认为该法院对自己的量刑过重,认定自己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有误,提出上诉;乙认为自己并无抢劫故意,只参与了事后的运送行为,并不知道甲、丙、丁三人实施了抢劫行为,也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在接到甲乙二人的上诉后,应当如何处理?

A.由于本案中只有一半的被告人提出上诉,因此二审法院只需要对两个上诉人涉嫌的事实和罪名进行审理,这是不告不理原则的必然要求

B.乙在上诉后死亡,人民法院应当以乙已死亡为由,终止对乙案的审理

C.乙在上诉后死亡,人民法院应当对乙的涉案事实进行审查,如认定乙与其他三人间确实不存在抢劫的共同犯意,应当宣告乙无罪

D.二审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理,鉴于乙已死亡,只需审理甲、丙、丁三人的案件,乙案自然终止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哪一选项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 A.一审法院认定马某犯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下列哪一选项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

A.一审法院认定马某犯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马某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B.一审法院认定赵某犯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赵某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二审法院在没有改变刑期的情况下将罪名改判为抢劫罪

C.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金某有期徒刑二年、王某有期徒刑一年,金某、王某以没有实施犯罪为由提起上诉,检察院认为对金某量刑畸轻提出抗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对金某、王某量刑均偏轻,但仅对金某改判为五年

D.一审法院认定石某犯杀人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立即执行。石某上诉后,二审法院认为石某在抢劫现场杀人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遂撤销一审对杀人罪的认定,以抢劫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甲、乙、丙三人共同侵权致丁受损,丁起诉三人要求赔偿5万元。一审法院经审理判决甲、乙、丙分别赔偿3万元、1万元和1万元,三人承担连带责任。乙不服,认为丙赔偿的数额过低,提起上诉。关于本案二审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确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为上诉人,丙为被上诉人,甲为原审被告,丁为原审原告

B.乙为上诉人,丙、丁为被上诉人,乙为原审被告

C.甲、乙为上诉人,丙为被上诉人,丁为原审原告

D.甲、乙、丙为上诉人,丁为被上诉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甲乙丙三人共同设立某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70%、25%、5%。自2005年开始,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股东之间互不配合,不能做出任何有效决议,甲提议通过股权转让摆脱困境被其他股东拒绝。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只有控股股东甲可以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B、只有甲乙可以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C、甲乙丙中任何一人都可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D、不应解散公司,而应通过收购股权等方式解决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2011年年初因犯盗窃罪被羁押,现依法对其盗窃罪判处2年有期缓刑3年,判决同时还可以对其适用三项禁止令

B.乙(1990年5月出生),2007年6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9年6月刑满释放。2011年2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羁押,现依法对其故意伤害罪判处4年有期徒刑,则此案中被告人乙依法应成立累犯

C.丙(1993年6月5日出生),因参与抢劫团伙被依法羁押。2011年3月一审以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丙随后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合议庭审查后,认为一审判决事实证据确实法律适用正确,于2011年5月裁定维持驳回上诉

D.丁于1998年因犯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2011年6月其又犯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丁应成立特别累犯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请回答 96~100 题。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
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

第96题: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下列对甲、乙所应成立犯罪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属于共同犯罪

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犯罪

C.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不属于共同犯罪

D.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

B.甲、乙共同约定实施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C.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中,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D.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罗则甲构成教唆犯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关于刑法修正案(九)适用过程中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乙2013年犯盗窃罪,2014年又犯故意伤害罪,2016年10月案发,法院在审理后,决定对乙之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数罪并罚,决定只执行有期徒刑

B.丁于2013年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16年案发,法院决定判处其3年有期徒刑,同时决定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金融行业,期限为三年

C.丙因2014年通过信息网络对被害人实施侮辱,被害人2017年3月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D.甲在2016年3月因犯贪污罪被羁押,2016年10月法院依法对其贪污罪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鉴于按照修正前刑法规定其行为有可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故决定按照修正后刑法规定判处其死缓,同时决定对该死缓适用终身监禁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甲、乙、丙三人均对丁不满,于是共同商议对丁实施报复。遂于某日下午趁丁不在家时,由甲乙二人放哨,丙动手将丁家的马杀死。丁愤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中()

A.甲、乙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丙是被告

B.甲、乙、丙是必要共同被告

C.甲、乙、丙是普通共同被告

D.丙是被告,甲、乙是证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甲于1998年3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因符合假释条件而于2001年被假释。假释后因无法找到工作而生活困难。2005年6月14日,甲找到高中同学乙,对乙说:“哎!一点钱都没有,这日子没法过了!村里丙家有钱得很,过得那么滋润,老天爷太不公平,走,跟他弄点钱花花!”二人在甲家里密谋于2天后16日夜里到丙家里抢劫。第二天,乙的表弟丁1987年6月27日出生)来看乙,听闻甲、乙准备抢劫,表示有兴趣参加,能否也弄点钱花花,二人表示同意。2005年6月16日,三人闯人正在熟睡中的丙家里抢劫,逼迫丙拿出10万元,因遭到拒绝和反抗,就将丙一家四口全部杀死。公安机关于2005年8月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侦查中发现甲于2004年6月将举报其盗窃的本村村民赵某和证人刘某杀害。检察机关于2006年9月对甲、乙、丁三人提起公诉,法院于2006年11月判决甲犯抢劫罪死刑立即执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合并执行死刑立即执行;乙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丁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乙在死缓执行期间,监狱内的戊对乙进行殴打,乙不得已为保护自己进行反击,不小心击中戊头部,导致戊重伤。死缓2年期满以后,在上报减刑期间,戊为报复乙致自己重伤,对乙出言挑衅,乙受不过挑衅,对戊出拳,再次致戊重伤。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法院对丁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2)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3)甲、乙应判处的刑罚应当由哪个法院复核?4)对乙两次对戊的伤害,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甲与乙共同谋划于次日杀害某丙,但次日甲因腹痛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