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工程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题。江南曲沈 括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一声无北客。时平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注】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时平:太平时代。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答案
收藏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题。江南曲沈 括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注]心逐南云逝,形随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隋朝,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即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唐军未收复长安时。

第 19 题 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开头一句起什么作用?“半”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4分)

三、四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春的来临?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瑟瑟:一种碧玉。 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诗的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江水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样的风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四月十日出郊 范成大 约束南风彻晓忙,收云卷雨一川凉。 涨江混混无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四月十日出郊

范成大

约束南风彻晓忙,收云卷雨一川凉。

涨江混混无声绿,熟麦骚骚有意黄。

吏卒远时闲信马,田园佳处忽思乡。

邻翁万里应相念,春晚不归同插秧。

[注]约束:约定。 骚骚:扰动,寒搴。 信马:骑马漫游。

19.这首诗的前两联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请加以解释,并说说这两联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

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4分)

查看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诗人首先赞美什么?其用意何在?

??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暮春时节的景物?“深”字状写了怎样的景象?(4分)

第三、四两句是写在怎样的情景中的所见所闻?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5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自古诗人以梅花人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请说说作者是如何突出“早”字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古代诗歌阅读欣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11分)池上早秋【唐】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

古代诗歌阅读欣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11分)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直己年迈体衰。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赠孟浩然 李 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

赠孟浩然 李 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开头两句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四两句,一个“弃”字,表现了孟浩然怎样的感情? (4分)

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9~20 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注]旧游孟浩然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9~20 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注]旧游

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广陵:与诗中的维扬都是扬州的别称。

第 19 题 古人在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时称“情景如绘”。诗人描绘出了怎样的情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