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自考公共课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

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A.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B.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赵武灵王北略…”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作品中主要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是()

A.《垓下之围》

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C.《种树郭橐驼传》

D.《哭小弟》

E.《爱尔克的灯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属于悼念友人的散文是()。

A.《爱尔克的灯光》

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C.《纪念傅雷》

D.《马伶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面属于史论的文章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马伶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三)阅读《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齐王使①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

(三)阅读《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齐王使①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日:“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

使①:

发:

使②:

本: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开篇引用一位历史人物论证“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此语的是()

A.赵武灵王

B.汉武帝

C.唐明皇

D.后唐庄宗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公元前302年,()为了平定东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决定更改传统的战车战术为骑兵战术,吸收了东胡、楼烦等民族的连裆裤为军服。

A.赵武灵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始皇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曾

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曾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他们没有说。”

“成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第 36 题 这段文字动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

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音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第 30 题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狗彘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B.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C.这段话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