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某CFG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正方形布桩形式,桩径0.5m,桩间距为1.5m。已知桩体单桩承载力为1000KN,桩间土发按系数取0.85。求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暂无答案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某CFG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正方形布…”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某独立基础,埋深1.0m,若采用C20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2012),桩土应力比的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数值?(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均为1.0)()

A.30

B.60

C.80

D.125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Z=105kN,采用正方形布桩,桩距s=1000m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
=0.25。初步设计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规定估算,试问,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最接近于下列()项数值。

A.79

B.121

C.136

D.148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CFG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低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假定水泥土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8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10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
系数β=0.75,现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要求达到200kPa,试问,桩间距s(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90 (B)1.10 (C)1.30 (D)1.50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27~28题。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其基底尺寸1×B=46.0m×12.8m。地基土为杂填土,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fak=85kPa,拟采用灰土挤密桩,桩径d=400mm,桩孔内填料的最大干密度为ρdmax=1.67t/m3,场地处理前平均干密度ρd=1.33t/m3,挤密后桩间土平均干密度要求达到ρd1=1.54t/m3。若桩孔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s(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00(B)1.20(C)0.60(D)0.80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假定有效桩长为6m,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

假定有效桩长为6m,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30 (B)490 (C)550 (D)580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CFG桩施工中每台班均须制作检查试件,进行()天强度检验。成桩()天后应及时进行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A.7,14

B.7,28

C.28,28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69~70题: 某群桩基础,桩径d=0.6m,桩的换算埋深ah>4.0,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
值Rh=50kN,按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1=3排,每排桩数n2=4根,距径比sa/d=3,承台底位于地面上50mm,试问,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 (A)61.12 (B)65.27 (C)68.12 (D)71.21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加固土桩法是用某种专用机械将软土地基局部范围内的软土主体用()加固、稳定,使桩体与桩间的软土形成复合地基。
加固土桩法是用某种专用机械将软土地基局部范围内的软土主体用()加固、稳定,使桩体与桩间的软土形成复合地基。

A、钢筋

B、有机结合料

C、土工合成材料

D、无机结合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CFG桩按复合地基设计时,处理后的()、变形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按柱桩设计时,处理后的()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总桩数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根。检验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考虑承台作用,不考虑地震作用时,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110

考虑承台作用,不考虑地震作用时,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110(B)1250(C)1374(D)1480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