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网络编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飞沫传播的飞沫核直径为,在空气中距离移动()

A.>3微米,1米内

B.>5微米,1米内

C.>3微米,2米内

D.>5微米,2米内

E.>7微米,1米内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飞沫传播的飞沫核直径为,在空气中距离移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称为()

A.空气传播

B.接触传播

C.血液传播

D.飞沫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

A.空气传播

B.经呼吸道飞沫(直径一般在5-10um)传播

C.密切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飞沫的直径是大于5微米的,而新冠病毒直径在0.1微米左右,说明医用口罩是通过阻隔()来阻止病毒传播的。

A.空气中独立的病毒

B.搭载病毒的飞沫

C.空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关于传播途径描述错误的是()

A.空气传播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飞沫核(<5μm)

B.飞沫因其颗粒较小, 能在空气里长期停留与漂浮

C.飞沫传播含有病原体的飞沫(>5μm)接触到易感者的眼、鼻或口腔后而被感染称为飞沫传播

D.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物体表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关于飞沫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有()。

A.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B.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C.病原体通过呼气、喷嚏、咳嗽等经口鼻排入环境

D.短距离(1m内)接触可引起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飞沫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

B.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C.飞沫传播隔离适用对象大多是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白喉、流感

D.病原体通过呼气、喷嚏、咳嗽经口鼻排入环境,短距离(1m)接触可引起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空气传播的微粒子≤5um,靠空气流动传播疾病,而飞沫传播的飞沫核大于5um,只能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传播到易感者。()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以()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A.阻断接触传播

B.飞沫传播

C.空气传播

D.以上都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或()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A.接触传播

B.飞沫传播

C.空气传播

D.随时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流行性感冒主要传播途径为()

A.空气传播

B.飞沫传播为主,接触传播为辅

C.接触传播

D.飞沫传播

E.空气传播为主,接触传播为辅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