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成考(专升本)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与友人论学书》中孟子与万章等人谈论的问题是()

A.出

B.文学

C.去就

D.辞受

E.取与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与友人论学书》中孟子与万章等人谈论的问题是()A.出B.文…”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日“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爱、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将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感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中“备”的含义是()

A.准备

B.预备

C.拥有

D.储备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嘎共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文中能表现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学与问的关系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文中列举所问的人有哪几种?列举的目的何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年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面哪个历史故事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无关?()

A.孟母三迁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D.画荻学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三)阅读《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齐王使①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

(三)阅读《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齐王使①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日:“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

使①:

发:

使②:

本: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新时期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奠基者夏书章教授将自已的一生为人总结为“学、问、思、辩、行”“真、正、实、在、灵”。以下对这十个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正:正大光明

B.真:真心实意

C.灵:灵敏灵验

D.实:实事求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把n本不同的书分给A、B、C、D4个人,使得A至少得1本,C与D得到的书;的数A同为奇数或者同为偶数,问这样的方法有多少种?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中的“《书》”,指的是《尚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题。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 ,拜尚书左丞。卒 ,赠并州刺史。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 ,拜尚书左丞。卒 ,赠并州刺史。祖嶷 ,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 ,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 ,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 ,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 ,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 ,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 ,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 ,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 ,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 ,诵《尚书》 三篇,不遗一字。讲罢 ,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 ,召入,令诵五经章句 ,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 ,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吏。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 ,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 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减)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尚书左丞 拜: 授与官职

B.友好属问 属:归宿

C.帝嗟 赏之 嗟:赞叹

D.坐截没军资 坐 :因犯,,罪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从征平原功”中“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辰继野

B.以 货贿事发

C.乃以 墨涂字观之

D.以 命归之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祖英嗜好读书,晚上常常在父母睡后用衣物遮蔽窗户防止光线透出,偷偷读书。

B.祖英记忆超常,虽错拿《曲礼》 ,但仓促间仍一字不漏地背诵出《尚书》三篇。

C.祖英博闻多识,能准确辨认出广平王府第挖得的“古玉印”的来历。

D.祖英家世显赫,自己也因才能超众深受朝廷赏识,一生仕途顺利畅达。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张某等15人自2002年起租用某商场柜台。2005年10月6日,商场书面通知张某等人于10月18日至20日续订2
006年度柜台租赁合同,如届期不签合同,每日按租金的5%交纳滞纳金,逾期3天不签合同者,商场有权收回柜台,另行出租。他们接到通知后,组织了季节货物。10月14日,商场又通知他们,因其所在位置另有他用,不能与他们签订2006年度柜台租赁合同,并声明10月6日的通知作废。10月19日,张某等15人要求与商场签订2006年度合同,商场拒绝。11月17日原租赁合同到期,当晚,商场要求张某等15人撤出商场。张某等人遂起诉商场,要求继续租赁柜台。

问:(1) 2005年10月6日,商场的书面通知的法律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2) 11月14日商场的通知能否视为对10月6日通知的撤销?为什么?

(3) 张某等人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