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劳动保障协理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

B.地点

C.震源深度

D.震级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

A.震源

B.震中

C.震中距

D.地方震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对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础隔震较层间隔震的设计自由度更高

B.基础隔震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周围需要设缝

C.隔震良好,大震作用下结构损伤小;最大层间位移角在1/300~1/200

D.层间隔震中当隔震层位于地面以上时,建筑周围不需要设缝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关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何者是错误的?()A.一次地震的震级通常用基本烈度表示B.地震

以下关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何者是错误的?()

A.一次地震的震级通常用基本烈度表示

B.地震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对各个不同地区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的影响的强弱程度

C.里氏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D.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里氏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一般地说,等震线的度数随震中距的增加而减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一项是()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一项是()

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充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預测地震的发生。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地震区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要求是合理的。A.不应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建造丙类建筑B.场

在地震区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要求是合理的。

A.不应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建造丙类建筑

B.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坚决避开

C.不应在液化土上建造乙类建筑

D.甲类建筑应建造在坚硬土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A.震级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烈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什么叫地震、震源、震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当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A.只有左右摇晃B.只有上下颠簸C.先颠

当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A.只有左右摇晃

B.只有上下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先摇晃后颠簸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西部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害。这次
地震的震中位于

A 青川县

B 汶川县

C 茂县

D 北川县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