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2000年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李某、张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由李某负责望风,王某、张某混入购票的人群行窃。后王某、张某挤入购票人群,王某窃得一游客钱包(内有人民币200余元),欲逃离现场时,被发现。民警胡某与几名群众即上前抓捕王某、张某。王某向东逃离200余米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破胡某主动脉,致胡某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王某逃走。张某向西逃离100余米后,被群众抓获。李某则乘乱逃走。后王某、李某均被抓获。问:1)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2)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2000年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李某、张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请根据以下事故案例,指出有哪些违章行为。某工程公司将承揽的某住宅小区室外雨污水市政建设工程。某日该工程管理人员于××安排工人王××、李××到B06地块南侧化粪池内进行抹灰搭架子作业。13时10分,于××安排工人打开化粪池检查井井盖进行自然通风。15时40分,2人在通过检查井进入化粪池时因缺氧窒息晕倒。在地面进行测量作业的张××发现后,下井施救也因缺氧晕倒。在场工人急忙将3人抢救出井。事故造成王××和李××死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张某是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甲机构)的房地产经纪人,某日在互联网上看到王某出售本市一套三

张某是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以下简称甲机构)的房地产经纪人,某日在互联网上看到王某出售本市一套三居室住房的信息,标价115万元,他随即打电话咨询相关情况,并告之自己是甲机构经纪人,可以帮王某找买家。房主王某在电话中应允张某可以为其代找买家。次日,张某便约自己的买房客户李某一起去看房,并向李某报价125万元,还交代李某说不要当场与房主谈价格,否则房主会认为他看中该房不肯降价。看房之后,李某对该房子十分满意。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李某以118万的价格与甲机构签了房屋承购委托协议,按甲机构规定交了2万元订金并预付了1%的佣金,委托代理协议还约定,交易达成后李某再支付房屋总价1%的佣金及4000元抵押贷款手续代办费。随后张某个人又以115万的价格与王某签订房屋出售委托协议书,约定佣金为成交价的1%,并声称买方不愿出面,让王某在房屋买卖合同的卖方处签字,单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随后张某将2万元定金转交给王某。

张某与甲机构的关系有()。

A.执业关系

B.法律责任关系

C.经济关系

D.行政关系

关于甲机构、张某、王某、李某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为()。A.张某是王某的代理人

B.张某是李某的代理人

C.张某是居间方,不是任何一方的代理人

D.甲公司是李某的代理人

如果李某以此房屋做抵押,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他有可能采取的贷款方式为()。A.公积金贷款

B.商业贷款

C.个人住房组合贷款

D.质押贷款

关于张某赚取差价的说法,正确的为()。A.张某应当将3万差价退还给李某

B.张某应当将3万差价退还给王某

C.张某利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不仅收了法定佣金,还多为公司赚了3万元的利润,是个优秀的经纪人

D.张某利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行为不符合房地产经纪职业道德

关于经纪服务费用收取的说法,正确的为()。A.甲机构不应该要求李某预付佣金

B.甲机构不应该向李某收取抵押贷款手续代办费

C.甲机构不应该向李某收取佣金

D.张某不应该向王某收取佣金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A.在春运期间,张某携带50枚雷管和10公斤炸药上了火车。当乘警询问其所携带的是否危险品时,张某谎称是大米

B.王某是派出所民警,某日外出时不慎把枪支丢失。王某害怕受到处分,一直隐瞒未报告上级。后来犯罪分子使用其丢失的枪支抢劫银行,抢走了50万元人民币并打死2名银行职员

C.体育裁判李某获准持有运动气枪1支,经常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D.谢某是银行的保卫人员,依法配备公务用枪1支,有时借给他人打猎,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关于司法警察在庭审过程中采取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旁听人员张某在庭审过程中鼓掌,司法警察可以对其直接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B.被害人家属李某在一起刑事案件庭审过程中冲上被告席殴打被告人,司法警察应当等待审判长的指令采取进一步措施

C.正在服刑的王某是离婚纠纷案件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王某突然用头撞向法庭墙壁,司法警察可以直接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D.旁听人员赵某在庭审过程中高声唱歌,司法警察依照审判长的指令执行强行带出法庭的强制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的是()。

A.医生钱某因急于下班,对患者丁某未认真检查即说没有问题,让丁某回家休息,造成丁某病情恶化,双耳失聪

B.铁某爱好医学,但是屡次不能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于是买通他人代替自己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成功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平时以医生的名义为他人看一些小病。某日王某找他做手术,铁某说手术不能做。王某仍说:“如果出了事故与你无关”,结果由于铁某操作不当,造成王某死亡

C.略懂中医的张某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经常以中医名义为他人看病。被卫生行政部门处罚过一次,但仍然为他人看病

D.乡村医生丁某给李某、王某拔牙时,使用的钳子未经消毒,造成李某、王某创口感染,幸亏经正规医院及时医疗避免引起败血症而严重危害健康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按照税务管理规定,下列情形正确的是()。 A.县政府扶持某工厂,决定对该企业免征三年企业

按照税务管理规定,下列情形正确的是()。

A.县政府扶持某工厂,决定对该企业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

B.王某拖欠税款,2006年7月出国留学并未提供担保

C.税务人员张某与管辖范围内的私营企业老板李某是大学同学,张某在执行公务期间并未申请回避

D.赵某承包一商店,经查应补交税款共计1万元,拖欠不交,税务机关扣押其个人财产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一起共同抢劫案件中,被告人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一审宣判后,李某当即表示上诉,王某表示不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关于上诉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因王某已表示不上诉,所以一审判决书送达后,法院即可将其交付执行

B.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王某仍然可以提起上诉

C.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李某有权撇回上诉

D.在上诉期限内,被告人王某有权撇回被告人李某的上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张某(17岁)某日深夜撬门进入王某经营的手机店拿了柜台里售卖的手机准备离开,由于该手机店用于经营和生活的场所没有明确隔离,王某被张某走路的声音惊醒,便起身查看。张某见被王某发现,遂将王某打倒后逃跑,致王某轻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构成抢劫罪

B.张某属于入户抢劫

C.对张某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被告人:汤甲,男,26岁,因为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2年3月4日刑满释放;汤乙,男,29岁。2004年4月4日下午,被告人汤甲、汤乙两兄弟开手扶拖拉机去某村运输氟石,因故未运成。归途路经周庄村时,被告人汤甲见该村口公路旁堆有氟石,即示意停车,提出“不能空手开回去,把这里的矿石运点回去”,得到被告人汤乙的同意并一同盗装氟石2.3吨,计价值1500元。当两被告人刚准备将氟石运走时,被周庄村民李某、张某、叶某等发现而上前制止。汤乙弃车逃跑。李某等人要汤甲将所盗氟石卸下。汤甲非但置之不理,而且用拳头和拖拉机手摇柄等工具,对李某、张某、叶某进行殴打,致李某颈部、腰部,张某头部、脚部多处损伤,叶某颅骨骨折,经鉴定为重伤。后汤甲被随后赶到的周庄村民制服并扭送到派出所。问:1)本案如何定罪?2)犯罪的停止形态是什么?3)本案如何量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李某和王某在7月7日均达成绩优,但李某在6月获得贵州游资格,王某在6月未获得贵州游资格,那么截止7月7日,李、王二人可分别获得奖励()元

A.500 300

B.600 400

C.700 500

D.800 6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甲开发商2000年按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取得一块商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2002年李某购得该地块上建成的商业用房一间,五年后又将该房转让给王某。王某取得该房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年。

A.33

B.35

C.38

D.40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