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有()。①液氯尾气含氢超过4%②液氯容器超压③NCL3含量超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有()。①液氯尾气含氢…”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爆炸的原因有()

A.液氯尾气含氢超过4%

B.液氯容器超压

C.三氯化氮含量超标

D.违规操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X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
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_T-A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公里

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最初爆炸的l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斌提出处理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引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物料原因

B.作业行为原因

C.生产设备原因

D.生产工艺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该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

A.抽检制度

B.监督制度

C.审批制度

D.代管制度

E.审查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乘客随身携带的行李、包裹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某污水处理厂地处北方某市,采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日处理水量50×104t。其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外来污水--格栅--泵--曝气沉沙--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沉池出水。二沉池出水大部分排入河里,部分出水经过沙滤等深度处理工艺,通过加氯消毒,成为中水用于园林绿化和洗车等,达到回用目的。工艺产生的污泥,经过浓缩、中温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在该厂区主体及辅助设备、设施包括,格栅6台,曝气沉沙池2座(21m×12m×4.3m),初沉池12座(75m×28m×2.5m),曝气池12座(95m×28m×6m)二沉池12座(直径50m,有效深度4.0m),鼓风机8台(600m3/min),污泥浓缩池6座(直径23.5m,有效深度5.5m),污泥消化池8座(直径20m,有效深度25m),带式压滤机10台,沼气柜3座,沼气压缩机4台,发电机7台。2000年6月,污水处理厂液氯用完,需到外地某焦化厂加灌液氯。当日晚上9点,液氯到厂。由于液氯站前修路,汽车无法通行,厂负责人张某命司机赵某将车停在距离液氯站200米的路边,并找来20名民工用平板车运液氯罐。由于民工不懂安全规程,在搬运过程中,用滚动、拖拉、倾倒等方法,致使多个液氯罐阀门松动,造成大量液氯在车间泄露进而引发爆炸,造成9人死亡,另有11人住院接受治疗。事故发生后,厂负责人进行了上报。根据以上事故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造成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负责人瞎指挥和工人违章操作,这种危险有害因素属于()。

A.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B.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C.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D.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

A.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

B.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以往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C.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能量伤害

D.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E.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F.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包括停用报废装置设备的拆除,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理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煤矿井下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主要点火源有四种:()、放炮火花、撞击和()以及明火。其中由电气事故产生的()危害最严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液氯生产过程中相分离器的作用以及液面控制过高、过低有何危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防爆技术措施中属于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的措施的是()。

A.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险的各类可燃物质

B.生产设备应尽可能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跑、冒、滴、漏”

C.预防燃气泄漏,设臵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臵

D.采用抗暴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