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证券从业资格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日本7世纪的()大规模地输入中国唐朝文化。

A.明治维新

B.大化改新

C.倒幕运动

D.庆历新政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日本7世纪的()大规模地输入中国唐朝文化。”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受唐朝文化影响而在本国各级学校教授儒学的是()

A.日本

B.朝鲜

C.印度

D.阿拉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唐朝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属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就是()。

A.中国体育文化

B.日本体育文化

C.印度体育文化

D.伊斯兰体育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文化群体中,属于明显情绪化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有关日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民族构成复杂,有32个民族

B.日本和中国的文字是相同的

C.日本的文化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D.日本居民以门种人为主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我国历史上首次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土地清丈是在唐朝。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A、社会发展B、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C、经济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农民工
进城反映了这一现象。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大量农民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如汹涌的大潮涌入城市。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流动人口1.5亿,其中以农民工为主体。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流动。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这样大规模社会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第一、社会的开放程度;第二、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第三、社会不平等的存在;第四、个人因素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最大自贸区诞生。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A.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取得压倒性优势

B.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C.将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价值链中心节点的作用

D.开启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自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那年高考,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B.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C.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领导十分关心新员工的生活,对家属的就业、小孩的入学等问题都无所不至地一一过问,这令他们很感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言论,科学分析中日双方的特
点,写下了《论持久战》的文章。文章指出: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中国弱,日本强;两国人力物力情况,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日本是小国、地少、物少、人少;此次战争的性质,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日本则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从国际援助上看,中国得道多助,日本失道寡助;最后从战争发展看,中国能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经不起长期战争。根据以上情况,综合中日双方矛盾的各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抗日战争既不会亡国,也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

依据毛泽东提出的20世纪30~40年代中日双方力量对比的四大特点,剖析抗日战争中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并且简述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